近日,广西梧州的石女士从9月16日开始陆续收到各种国庆结婚请柬。到23日,她已经收到了同事朋友同学的21份结婚请柬。最多时一天要参加5场婚礼,每场婚礼花费300-500元,让石女士倍感压力。
国庆前,邀请在先。由于国庆是七天假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为新人结婚的好日子。然而,结婚不仅仅是新人的事情,大多数人还会邀请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和其他熟人来见证结婚的仪式。当然,也有新人邀请熟人参加自己的婚礼,3354“收钱”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部分钱是传统,还是因为你们家的婚丧嫁娶,我收了部分钱,现在想借婚礼用。换句话说,如果你今天结婚,你将首先收到你的钱,然后你将有机会在以后还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借助婚丧嫁娶“收钱”,也可以算是一种公平交易。从情感角度来说,通过婚礼等方式“收钱”“还钱”等。也维持一种熟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但是每年国庆期间,婚礼请柬像雪片一样飞来飞去,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钱也在涨,这让参加婚礼的人压力很大。其实不光是今年,近几年也有很多人在国庆前后在网上吐槽,告诉他们国庆期间参加了多少场婚礼,送了多少礼物。他们从体力到钱包压力都很大,这样的抱怨会引起共鸣,说明婚礼和礼物“变味”了。
以上述女子为例。今年国庆已经收到21张结婚请柬。按每场婚礼发400元计算,一共要发8400元。这不排除比女方月收入还多。事实上,按照传统习俗,400元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实上,它可能要支付更多的钱。难怪有网友说“感觉石女士比新人还忙。”另一位网友透露,“我们现在是单红包。
不可否认,同事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维持的,而婚礼提供了一个维持这种关系的机会。但是,作为一个新人,也要站在给予者的角度设身处地:是不是给别人增加负担了?你考虑过别人的心情和压力吗?如果新婚夫妇能设身处地,也许婚礼不会越办越大,礼金不会越来越多,美好的东西也不会变得不健康。
虽然婚丧嫁娶一般属于个人和家庭事务,但如果婚礼等私事增加了很多人的负担,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如何让婚礼回归本质。3354.不再以搞排场收礼物为出发点,而是回归到一个祝福新人见证幸福的仪式。再者,能不能让礼物有纪念意义,而不是用金钱来决定礼物的标准?
要让婚礼回归本质,减轻送礼人的负担,首先新人需要转变观念。现实中,这样的先例很多。比如2020年,广东顺德一场婚宴的现场视频在网上走红,因为婚宴的主持人不收红包,而是把宾客递过来的红包折了一角,表示已经收下。这种形式值得借鉴。
同时,舆论有关方面应该倡导文明节俭的新婚俗。近年来,一些地方发布的《婚俗改革倡议书》明确反对大规模婚礼,通过婚姻赚钱,同时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新型婚礼。这样的婚礼一般不会邀请很多熟人,自然也不会增加一些熟人的负担。问题是很多新人接受新的婚礼,但是老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改变。
因此,从社会舆论到社会各界,从民政部门到自治组织,都应该倡导社会,尤其是婚礼主办方,减轻彩礼负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