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文化旅游体验基地评定规范》征求意见通知,明确文化旅游体验基地的基本要求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其中在评定内容方面还很明确,基地有科学明确的体验流程规划和参观路线的负责人的讲解和指导。 这《规范》将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体验基地,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
3年内无安全事故
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是依托各类旅游景区博物馆科技馆等传统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机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非传统旅游资源,提供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等突出首都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配套设施和接待
有明确的体验流程
在评价内容方面,《规范》拟对基地项目特色提出规范,项目特色具有符合自身资源特点的鲜明文化主题; 具有知识趣味性互动性挑战性,能提高参与者心理满足感和获得感种类丰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 融入大数据AIVR/AR/MR等新技术应用。
在服务和人员管理方面,《规范》计划规范基地专业人员配备,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资格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说明示范人员; 有规范的说明文,说明文能科学准确地体现基地特色。 同时,服务人员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安全知识紧急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服务人员应当统一着装,保持着装整洁。
在体验方式方面,《规范》还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旨在揭示体验途径的多样化,包括场馆向导艺术向导沙龙课程式等。 体验过程有科学明确的体验过程规划和参观路线。
引导行业多元化发展
《规范》推出前,北京已推出100多个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体验基地。 2020年12月,北京市首个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揭牌。 其中包括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北京敬人文化纸文化乐园体验基地古北水镇北方风情小镇文化体验基地等16个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市场号召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场所。 一年后,北京市文旅局又公布了北京市100个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名单。 当时,北京市文化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关宇表示,希望此次推出的百家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展现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旅游发展,满足游客和市民的消费需求,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
吴丽云说,这个《规范》体现了产业融合的理念,呈现出各种文化形态和旅游的融合。 让不同类型不同类别的文化机构文化企业更好利用旅游市场化手段和产品开发方式,利用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
“《规范》在评估体验基地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成熟的流程和工作经验,《规范》的出台实际上是引导整个体验基地的发展,让整个体验基地向更加多元化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的方向发展”吴丽云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