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到来之际,汽车市场的整体回暖能否持续?新能源汽车年内已有多轮“涨价”。“十一五”车企促销会引发“涨价”吗?
线下购车火热,新能源“一骑绝尘”
其中,造车新势力整体表现亮眼,增速分化。数据显示,今年1-9月,广汽爱安实现交付/销售18.23万辆,同比增长132%;哪吒交付/销售汽车11.12万辆,同比增长168%;Xpeng汽车实现交付/销售约9.86万辆,同比增长75%;李实现交付/销售汽车8.69万辆,同比增长57.28%;蔚来汽车实现销量8.24万辆,同比仅增长24.2%。但随着供应链问题的改善,以及9月底蔚来ET5开启交付,销量增长有望改善。
部分车企推出优惠促销,“降价潮”尚未到来。
“从前5年的4%到现在5年的3.2%,也就是说,在全额贷款的情况下,5年可以省下1万多元的利息。”特斯拉4S店的工作人员说。
不过,除了碳酸锂,其他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现在都降了。Wind数据显示,9月30日六氟磷酸锂价格为30万元/吨,较年初59万元/吨的高价接近“腰斩”。9月30日,长江有色市场钴均价为35万元/吨,较今年3月初57.8万元/吨的价格下跌近40%。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有四个关键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上述碳酸锂和钴是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料,六氟磷酸锂是电解质的核心溶质。
虽然其他原材料普遍降价,但动力电池电芯中的碳酸锂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其涨价影响了下游的正极材料厂商动力电池厂商甚至新能源汽车企业。
为了转移成本上涨的压力,今年很多新能源车企都选择了提价。据浙商证券统计,今年3月以来,已有超过30个汽车品牌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包括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哪吒零跑Selys等,提价幅度从1000元到3万多元不等。
是涨价“回血”还是降价促销?这就像一道“盈利还是销量”的选择题,摆在每一家尚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