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还没赚钱。 上司先有钱了吗?
执笔|赵晋杰
第二梯队造车,作为创业者和首席执行官的干部,赌上了自己的大礼包。
近日,威马汽车首席执行官沈晖以2021年12.6亿元的薪酬引发外界争议。 根据6月威马汽车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招股书,成功上市后,除了原有的201万元固定报酬外,沈晖还将一次性获得受限股票激励,价值达到12.59亿元。 按此计算,2021年,沈府总薪酬将占董事薪酬的72.3%。
沈晖期待高额激励,但威马汽车仍然陷入亏损泥潭。 招商引资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收入分别为17.6亿26.7亿元47.4亿元。 净亏损分别为41.50亿元50.8亿元82.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74.4亿元。
图源:威马汽车官网
CEO收获上市大礼包,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的情况不仅仅是威马汽车。 近期将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成为继尼奥小鹏理想之后,打造港股第四辆车的新势力零郎车型。
2019年-2021年,零游汽车收入分别为1.2亿元6.3亿元31.3亿元; 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7.3亿元8.7亿元28.7亿元。
零游汽车CEO朱江明2021年总薪酬达954.6万元,其中固定薪酬166.7万元,股份支付779.5万元。
相比之下,2021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总薪酬为135.2万元,理想汽车CEO李想总薪酬为150.4万元。
威玛汽车的官方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但沈晖在朋友圈发文称:“有时候用脚趾想想就知道真伪,不值得花时间解释。”
沈晖不愿花时间解释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可能把股权激励和年薪划上了等号。
无论是沈晖的12.59亿元,还是朱江明的779.5万元,都属于股权激励范畴。 深谙港股资本市场的恒业资本管理合伙人江一按字母顺序列出,一般公司上市前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只要赌约——达到预期目标,即可解锁相应股权,否则只有固定年薪
江一表示,招股书表明沈晖将在2021年获得12.59亿元的股权激励,但这一利润并未实际支付给沈晖。 想要得到这个大礼包,沈晖不仅要带领威玛上市,还要实现董事会制定的相应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沈晖出资比例的激励计划的同时,威马汽车并未对外公布沈晖要实现的目标。
其实,上市前给高管送股权激励早就是习惯性操作,比如2014年京东上市,CEO刘强东获得4%的股权激励,约41亿元。 2018年小米上市,作为CEO的雷军又获得了99亿元的股权激励大礼包。
同样制造汽车的马斯克,在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两家公司的股票份额中,一举成为世界首富。
然后,马斯克直接放弃了固定年薪。 2021年11月宣布将10%的特斯拉股票对外出售时,马斯克明确表示:“没有从哪里得到现金工资和奖金,只是股票。”
根据特斯拉董事会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收入与特斯拉市值和经营业绩直接相关的马斯克表示,随着特斯拉汽车销量的增加,个人年总薪酬已经稳居美国第一。
彭博新闻公布的2021年美国企业高管薪酬排行榜显示,马斯克以超过100亿美元的薪酬排名第一,这是马斯克连续第四年出现在美国薪酬排行榜上。
据彭博新闻报道,标普500成份股公司的一半以上报酬由股票发行,加上股票期权,将达到7成以上。
这种做法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希望高管有更多的自我激励能力,获得的报酬与他们获得的利润密切相关。
但无论是马斯克还是顾宏地,都没有遇到沈晖那么多争议。 究其原因,是因为如今威马汽车属于落后的现实,沈晖高薪的薪酬和威马销量不佳的实际情况,让外界产生了落差。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8月,威马汽车年累计交付新车约2.9万辆,这一成绩不仅远远落后于同期的尼奥小鹏理想,而且逐渐逆转为零跑何雁等。
2019年威马汽车也是位居造车新势力估值销量第二的玩家。 2019年9月,威马汽车累计售出12643辆,创下危险交货量纪录,连续三个季度位居造车新势力之首,旗下首款量产车威马EX5一举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辆累计交货超过万的车型。
那是威马最风光无限的时间。 沈晖喊出了一年10万辆的规模化目标,对外表示:“10万辆的一年是我们精密计算出来的,对汽车这个注重规模的行业来说,这是必须达到的分数线。”
威玛从前十名开始逐渐下滑,年销量10万辆成为沈晖的一个艰难目标。
去年1月25日,恒大汽车披露融资260亿港元,引爆股价将市值升至近4000亿港元后,沈晖发表了有趣的评论。 “恒大汽车不如汽车”。 配图是2020年度恒大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健康管理收入44.57亿,占98.82%; 新能源汽车5300.10万,占1.18%。
目前,恒大汽车市值已下跌逾九成,停牌前市值347亿元。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的威马已经取代恒大汽车,成为外界评价的新对象。 不想解释的沈晖,到了需要拿出成绩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